各有关单位:
为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网络体系和资源优势,优化区域创新生态,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,北京市科协拟开展北京科技服务团组建项目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主要目标
围绕政府重大战略落地和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要,广泛动员首都科技工作者组建科技服务团,搭建全国学会、市属学会、高校院所与区域交流合作平台,通过建立产业园区互联互通机制、共建多元合作方式、“蹲点”服务等深化长效合作机制,协同市、区两级科协,建立区域、科协系统和科技服务机构联动机制,助力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。
二、项目设置
2025年将组建2类科技服务团,分别是区域科技服务团和产业科技服务团。
(一)区域科技服务团
区域科技服务团由全国学会牵头,须联动地方学会,建立协作工作机制,应充分调动中央在京高校、院所、企业科技资源,以“三城一区”重点产业发展为导向,同“科创中国”科技服务团形成有效补充,突出区域协同发展,提供多元化科技服务,着力解决一批区域产业共性技术需求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。
项目数量:5个,以海淀区、昌平区、怀柔区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园区为主的创新主体作为服务对象开展。
经费额度:20万元/个
项目周期:合同签订日至2025年11月30日
承担主体:支持全国学会组织申报(入选2025年“科创中国”科技服务团项目的全国学会不得以已申报的服务对象重复申报)
(二)产业科技服务团
产业科技服务团由地方学会、科研机构、科技服务机构牵头,须联动全国学会、部属高校、中国科学院在京院所等中央在京机构,建立协作工作机制,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深入开展多元化科技服务,着力解决一批产业共性技术需求,促成科技成果转化落地。
项目数量:10个
经费额度:10万元/个
面向产业: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医药健康、智能装备、绿色智慧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及量子信息、智能网联、6G、元宇宙、脑机接口等20个未来产业。
项目周期:合同签订日至2025年11月30日
承担主体:支持地方学会、科研机构、科技服务机构申报
三、工作内容
(一)区域科技服务团
1.聚焦“三城一区”重点产业,面向园区、企业广泛开展省级产业链发展难题、重大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征集,全面摸排区域内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、人才缺口、创新需求等不少于10项,形成重点产业需求清单1份;围绕至少2项企业瓶颈问题与产业共性问题采取“揭榜挂帅”等形式,提供技术供给支撑、难题联合攻关、产业发展规划等服务,形成已解决问题清单1份。对该项工作进展情况建立月度台账。
2.针对聚焦的产业,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现状、现有资源与合作基础、产业需求与瓶颈问题、产业技术发展方向、建议与对策等方面开展专业性调研,形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份(不少于5000字),全面掌握区域产业实情,助力区域科学研判产业发展方向,有效支撑区域产业决策部署。
3.举办至少一场产学融合、科技创新、高端对话等形式的科技交流活动,组织各类创新主体开展跨界研讨、成果对接与转化等活动。提供活动签到表、活动照片、发言PPT、会议手册等各项活动成果。
4.每个科技服务团向服务园区选派至少1名科技工作者通过挂职、兼职、项目合作、驻站服务等方式,在服务区域提供交流对接、产业咨询、技术诊断等“蹲点”服务,时间不少于20个自然日,形成“蹲点”情况报告1份和服务园区企业等出具的“蹲点”服务满意度评价。
5.探索建立全国学会与地方政府的常态化沟通机制,推动双方在技术攻关、成果转化、平台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,形式不限。
6.全面总结区域科技服务团建设成效和经验,提交建设总结报告1份(不少于3000字),服务典型案例不少于1篇,刊登公开报道不少于2篇;项目结束后提交经费使用明细和经费审计报告。
(二)产业科技服务团
1.每个科技服务团应聚焦1个产业领域,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,联动中央在京机构科技资源,建立合作关系,为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服务,促进解决一批产业共性技术需求,挖掘凝练不少于10项高质量产业服务需求,形成需求清单1份;汇集3项以上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,提供产业化方案,推动完成1项以上技术成果转移转化(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签署技术转让、技术许可、技术合作开发、技术作价投资等协议)。对该项工作进展情况建立月度台账。
2.针对聚焦的产业领域,提供针对性、多元化、组合式的科技服务,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举办产学融合、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等活动;根据工作需求提供产业发展规划、产业技术方案编制、专业技术评估、企业技术诊断、团体标准研制等服务,明确服务路径模式。提供活动签到表、活动照片、发言PPT、会议手册等各项活动成果。对该项工作进展情况建立月度台账。
3.全面总结产业科技服务团建设成效和经验,提交建设总结报告1份(不少于3000字),典型案例不少于1篇,刊登公开报道不少于2篇;项目结束后提交经费使用明细和经费审计报告。
四、申报条件
(一)申报单位负责组建科技服务团,组织选派服务团团长及团员。团长由富有产学研融合工作经验、具备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管理人员担任,负责执行并管理科技服务团项目;团员由具备相关领域科研成果、学风正派、有开展科技服务意愿的专家组成。
(二)申报单位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,不接受非法人单位和个人申报,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、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,不得同时参加本项目申报。
(三)申报单位须熟悉各区产业情况,具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项目运营管理、企业服务、科技成果产业化等专业运营服务能力,具备发起组织产学研对接等活动能力,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。
(四)申报单位须熟悉北京市财政项目实施管理,参照北京市有关财务制度规定,将专项经费纳入本单位财务统一管理、单独核算、确保专款专用。
(五)申报单位在申报上一年及当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、重大质量事故和严重环境违法、科研严重失信行为,且企业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,不得申报:
1.两年内被北京市科协通报或限期整改或未通过项目验收的;
2.两年内受到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。
申报单位须登录信用中国网站(www.creditchina.gov.cn)生成并下载信用信息报告附在申报书证明材料内。
五、申报要求
(一)区域科技服务团的申报单位需登录“北京市科协数字组织人才平台”(http://bastservice.shzzpt.org.cn/Login),将电子版申报书(word版及pdf盖章版)上传至“通知材料”中的“2025年北京科技服务团项目”板块;将纸质版申报材料报送至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。
(二)产业科技服务团的申报单位需将申报材料报送至区域所属区科协,由各区科协进行审查并推荐;区科协需统筹区域内申报单位,将所推荐单位的电子版申报书(word版及pdf盖章版)上传至“通知材料”中的“2025年北京科技服务团项目”板块;将所推荐单位的纸质版申报材料,包括各产业科技服务团申报书(附件二)、推荐名单(附件三)报送至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。
(三)系统申报填写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27日中午12:00(如遇系统注册登录、账号使用等操作问题,请联系技术人员,联系电话:400-999-6541)。纸质版材料要求双面打印、装订成册、一式四份,将申报书(封面页、承诺书页加盖公章),将区科协推荐名单(由区科协加盖公章)于2025年8月27日前邮寄至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(以寄出时间为准),逾期不予受理。
六、联系方式
联 系 人:李佳瑾、刘依然
联系电话:010-67235946、010-87665035
七、邮寄地址
联系单位: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 南办公区
邮寄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百荣嘉园大厦A座10层
邮政编码:100021
附件:1.北京科技服务团区域科技服务团项目申报书
2.四北京科技服务团产业科技服务团项目申报书
3.北京科技服务团产业科技服务团区科协推荐名单
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
2025年8月12日